本文为占小兵老师《中国药典2020年版格式质量标准撰写》专题一,系列文章将在”药视网“公众号连载,敬请期待。以下为正文:《中国药典》2020年版已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企业界需要根据该版药典的格式升级质量标准与相关检验文件,本人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与《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第4版相关内容,结合工作经验与理解,推出系列专题文章,如有偏颇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 各论构成与编排顺序
1.1 正文
根据品种与剂型的不同,正文构成与编排顺序如下:1) 药物名称:包括中文名、拼音、英文名。2) 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 分子式与分子量4) 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以及含量或效价的限度规定5) 处方6) 制法7) 性状8) 鉴别9) 检查10) 含量或效价测定11) 类别12) 规格13) 贮藏14) 制剂15) 有效期注:原料药一般缺少“处方”与“规格”两项,制剂一般无需说明“有机药物的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与“制剂”等项目。
1.2 附
1.3 附件
2. 检查-原料药
原料药质量标准检查项下的内容依次为:有效性试验(结晶性、晶型等)、酸碱度、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无机阴离子、不溶物、有机杂质与有关物质、残留溶剂、干燥失重或水分、炽灼残渣、金属离子或重金属、硒或砷盐、组分测定、生物安全性(如异常毒性、热源或细菌内毒素、无菌、微生物限度等)以及生物活性检查等。
3. 检查-制剂
制剂质量标准检查项下的内容依次为:pH值或酸碱度、颜色或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有机杂质与有关物质、残留溶剂(如有)、干燥失重或水分、金属离子或重金属、渗透压、含量均匀度、溶出度、脆碎度、生物安全性(如异常毒性、热源或细菌内毒素、无菌、微生物限度等)以及其他(应符合药典附录制剂通则的相关规定)等。
4. 基本格式
正文中文与数字均为宋体5号,其他为Times New Roman,行间距为1.3倍;每段均为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与其后内容间隔1字符。所有标点符号均为宋体。注:间隔1字符,在使用word编辑时一般为敲两次空格键。正文中的标题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标题字体为黑体,置实心凸形括号“【】”中;二级标题字体为黑体,三级标题字体为宋体。一二三级标题层层依次编排,同一检测项下标题级别不得跳开,即同一检测项下不得只有一级标题与三级标题。标题级别需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子项标题应比主项标题低一个等级,例如有关物质项下的“限度”标题应为三级宋体,不得表述为二级黑体。注:“各论构成与编排顺序中的”正文内容自处方至有效期均为一级标题。
5. 对文字表达的要求
中国药典格式的质量标准中的文字表达应准确无误、规范统一、简明易懂、逻辑严谨,要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
5.1 准确无误
质量标准中的表述必须与实际情况一致,不应使他人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某溶液配制方法为“取三氟乙酸1ml,加水至1000ml”,质量标准中应表述为“0.1%三氟乙酸溶液(ml/ml)”,如表述为“0.1%三氟乙酸溶液”可能会使他人理解为“取三氟乙酸1g,加水至1000ml”。
5.2 规范统一
用词应规范化,术语与符号应符合中国药典“凡例”中的规定;叙述应与中国药典最新版本的统一规定或者表述习惯一致;不宜采用意义相近的自创用词与叙述,不得采用口语化的表述。一些典型的错误表述与规范表述见下表:
5.3 简明易懂
在没有歧义的前提下,表述应当简练,减少行文的篇幅。如溶液制备过程中没有特定注意事项,可直接表述为“取本品适量,加溶剂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的溶液”,无需说明称样量、容量瓶规格、二步稀释方法等;有关物质限度如有多个杂质,且限度不一,可列表说明,不必述以长篇文字。
5.4 逻辑严谨
文字、语句的含义要确切,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如质量标准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为“外标法”的情况,一般表述为“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不得省略“峰面积”,以免可以解释为以峰高计算。对于操作过程的表述应不得存在互相冲突的情况,如“精密量取……1.0ml”的表述,“精密量取”与“1.0ml”根据中国药典“凡例”中的相关规定均有不同的操作精度要求;类似的表述还有“取本品约10.0g”。
6. 补充的细则
表示偏差的数值用“±”符号。表示参数范围的数值之间可分别用“~”或“至”,不得用“-”。如“20℃±2℃”,17~23℃,+0.5°至+0.7°。不得在文字间加杂数学符号、计量单位符号或其他符号,但带有阿拉伯数字时,应使用计量单位符号。如:
同一计量单位有一系列数值时,可仅在最后一位数字后面列出计量单位符号;如1、2、3、4与5ml。公式应居中,公式中符号与其他相关注释应列在公式下方;每条注释均应另行书写且左端与首行齐平。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