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了儿童制剂的研发上。一直以来,业内对如何缓解儿童药匮乏的讨论未曾间断。儿童药物对口感要求高,对辅料的安全性要求高,同一成分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需进行不同剂型、规格及口味的药学研究。另外,从生产的角度看,小剂量儿童药对生产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品种更换频繁、批量小、批次多、工艺相对复杂,企业需投入更多的成本。
那么儿童制剂研发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合全药业又有怎样的布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专访了合全药业陈金玲博士。陈博士于2018年加入合全药业,现任制剂服务部(PDS)副总裁。陈博士在药物释放技术、颗粒工艺、制剂配方、生产工艺开发、CMC法规申报、工艺验证和商业化等领域有二十多年的丰富经验。她发明并申报二十余篇美国技术专利,曾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及完成Zynquista Xermelo和Thelin 制剂产品研发的商业化。
加入合全药业后,陈金玲博士领导一支约400人的制剂团队,服务涵盖了制剂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从药物固态研究、盐型和晶型筛选、处方前开发、稳定性评估、处方开发到临床及商业化GMP的制剂产品供应。一年多来,随着年产数亿的片剂和胶囊生产线在江苏无锡和上海外高桥制剂新基地相继正式投产,合全打通了制剂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的能力,并迎来多个临床三期及商业化阶段制剂项目,为合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您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主要关注哪些领域?
在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后,我在美国工作了20多年。 我的职业生涯早期专注于药物释放技术。 我非常喜欢这个领域,博士毕业之后我在AstraZeneca和BMS等一些大的制药企业工作了十余年,这期间获得了20多项药物释放技术的专利。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常常会思考职业生涯深度与广度的问题。于是2002年我搬到了休斯顿,开始为小型的制药公司服务。与之前不同的是,在大型制药企业每个人的分工都非常细化,而我在小型的生物制药公司里几乎接触了新药从研发到生产的整个环节,包括研究、临床供药和生产、分析、NDA申报和上市等。这对我个人的职业发展而言受益匪浅。
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尝试?您加入合全的初衷是什么?
事实上这么多年下来,新药研发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当时我还在大型制药公司的时候,公司内部拥有大量的研发部门,新药研发大多数都是in house自己来完成。但如今,大部分大型制药公司将CMC方面的工作外包给了CDMO。另外,层出不穷的小型新药研发公司逐渐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尤其近几年,国内创新药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公司大多数选择了与CDMO企业合作来进行研发和生产。尤其随着国内MAH试点制度的不断完善,CDMO企业因其规模化及创新能力,以及成熟完善的质量体系成为了创新药产业转型的关键力量。
毫无疑问,合全药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CDMO领域的佼佼者。我当初选择加入合全,也正是看中整个大环境的良性态势以及合全在业内的口碑。我本人一直在制药企业致力于新药研发,现在能有机会站在服务方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定位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您是从何时开始致力于儿童制剂的研发与生产?
我参与儿童制剂研发已经很多年了。提到儿童制剂,需要明确一件事,儿童不仅仅是“小成年人”,制剂配方设计必须将许多具体实际的因素考虑进去。首先,大多数父母都知道,孩子对味道非常敏感!这是很多父母让孩子服药时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还有,婴儿和大些的儿童由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差异会影响各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另外,当我们谈论儿童时,年龄范围也很大,年幼的婴幼儿和青少年有着非常不同的需求。有些剂型可能适合青少年,但不适合年幼的孩子。当我参与开发儿童药物时,我会先了解这个药的适应症和潜在年龄组。如果它的范围很广,最好设计至少两种配方,一种液体和一种片剂或颗粒配方。儿童有一些很好的配方选择,包括迷你药片,甚至可以撒在冰淇淋上的配方!剂量通常基于体重,但不是简单的计算,通常需要考虑临床数据。
儿童制剂研究目前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儿童制剂是药物产品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监管机构正在制定儿童制剂发展的具体计划。 例如,2003年FDA通过的儿科研究权益法(PREA)要求制药公司在儿科人群中测试可能用于儿童的新药。 2017年FDA再授权法案以确保药物和生物制剂必须有适合儿童的标签。 2006年欧盟也引入了类似的法规。
我们在使用新的配方时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法规的理解,儿童药需要一些特殊的知识和技术,有些研发设备和生产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此外,借助于监管机构采取延长儿童药物专利期限的法案, 我希望能尽快研发出更多样更有效的剂型来推动儿童制剂的发展,能有更多更好的儿童药上市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期望。
合全药业在儿童制剂的研发生产上有哪些布局及优势?
近几年合全药业的制剂业务有了长足的进展。针对儿童制剂方面,我们研发了多种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需求的剂型,如微片、口服溶液、悬浮液及微丸等。我们还对口服制剂的掩味技术及缓释工艺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在不断提升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在产能建设上做了大量的投资。随着年产数亿的片剂和胶囊生产线在江苏无锡和上海外高桥制剂新基地相继正式投产,合全打通了制剂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的能力,将会给广大儿童患者带来更多适合的剂型,造福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