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简介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指出RA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
R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遗传、性激素或随机因素都可能成为诱因,但人们已经了解到其病理过程主要由细胞因子参与和介导。这些细胞因子在 RA 滑膜病变中起着核心作用,其主要通过滑膜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大量产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最终引起免疫失衡、炎症反应、滑膜增生等。
RA的治疗
RA目前无法根治,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结合关节锻炼与保护等预防措施。根据《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药物分为: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
生物制剂
糖皮质激素
植物制剂
上述治疗药物均有一些不足之处。譬如,NSAIDs 和糖皮质激素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DMARDs 难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较大比例患者对生物制剂反应不足及其高昂价格造成的可行性问题等。
RA市场分析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数呈稳步增长趋势,我国大陆地区的RA患病率约为0.5%。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和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4年至2018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数从约575万人增加至约588万人,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0.6%。
由于衰老、环境以及肥胖等风险因素的持续恶化,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人群将继续扩大。预计至2030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数将达到约641万人。
RA号称不死的癌症,没有永久性治愈方法,患者需要长期护理来治疗症状。我国RA患者在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18.6%、43.5%、48.1%、61.3%。RA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命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国内随着新药的上市,将增大类风湿关节炎(RA)药物市场的竞争,同时也将扩大该市场的规模。2018年全球RA治疗市场规模2018年达628亿美元,中国市场为115亿元,2014至2018年复合增速10.9%,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23年中国RA治疗市场将达到人民币280亿元,2030年将达到833亿元。
RA药物研发概述
目前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药物开发共计449个,靶点主要集中于COX、TNF-α和JAK。
TNF-α可谓是RA药物开发史上最成功的靶点之一,也是辉瑞、艾伯维、罗氏和强生等巨头在RA市场的基础。
JAK是RA领域最有潜力的一类产品,是目前RA药物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托法替布是首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JAK抑制剂,用于对甲氨蝶呤疗效不足或不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的治疗,也可与甲氨蝶呤或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使用。该药物由辉瑞研发,2012年被FDA批准上市,迄今已被全球5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自上市以来,尚杰的销售业绩就节节高升,已成为重磅炸弹药物,2018年全球销售额达到17.7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