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一种药物“新”剂型--口服"果冻"制剂的简介

发布时间:2020-10-09 07:28:40

一种药物“新”剂型--口服"果冻"制剂的简介


导读:据2020版《中国药典》得知,目前已被载入2020版《中国药典》的剂型共有38个剂型(不包括亚型),其中我们常见的剂型分别有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眼用制剂、鼻用制剂、栓剂、丸剂、软膏剂、糊剂、吸入制剂等,那么何为口服“果冻”制剂?中国是否存在该种剂型?适合制备该种剂型的药物性质有哪些?该种剂型的优点及缺点有哪些?如何在中国更好的发展该种剂型等?下面我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新”剂型。


01


什么是口服“果冻”制剂?其定义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果冻”的定义,果冻在食品行业中是指以食用胶和食糖等为主要原料,经煮胶、调配、灌装、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凝胶食品,果冻分为凝胶果冻(指从包装容器倒出后,能基本保持原有形态,呈凝胶状的果冻)、可吸果冻(指从包装容器倒出后,呈不定形状.凝胶不流散,稍有破裂,可用吸管直接吸食的果冻)、果味型果冻、含乳型果冻、果肉型果冻以及其他型果冻。


那么在药物制剂中何为口服“果冻”制剂?该剂型在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中并没有明确定义,在日本已有明确定义且被单独列为一种剂型,并载入药典。根据日本药典得知,口服果冻制剂的定义是指经口服给药,无流动性的凝胶状制剂;其制备方法通常是将有效成分和高分子凝胶混合,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其凝胶化,最后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凝胶状制剂。日本药典中凝胶剂的定义是指涂在皮肤上的凝胶状制剂,分为水溶性凝胶剂和油溶性凝胶剂;水溶性凝胶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有效成分和高分子材料混合,加入其它添加物,形成水溶液或混悬液,通过加热冷却最后形成凝胶状制剂。通过对比口服果冻制剂定义、凝胶剂定义以及其制备方法,我们不难发现,从性状、辅料及制备方法看,口服果冻型制剂和凝胶剂基本一致,只是给药途径的不同,因此我们认为口服果冻制剂也可称为口服凝胶剂。


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我们得知凝胶剂的定义是指原料药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具凝胶特性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除另有规定外,凝胶剂限局部用于皮肤或体腔,如鼻腔、阴道、直肠等(少数凝胶剂也是可口服,具体品种见下文)。由此可见,中国的凝胶剂包括外用凝胶剂和口服凝胶剂,两者并未完全分开,统称为凝胶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日本所称口服果冻制剂可能就是国内的口服凝胶剂,至于日本为什么称为口服果冻制剂,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种:第一:性状与果冻相似;第二:区分不同的给药途径;第三:口服果冻制剂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趣味性;第四: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基于以上几点原因,N年以后,说不定中国的口服凝胶剂也可被称为口服果冻制剂。


02


口服“果冻”制剂在国内外上市情况


(1)我国已上市的品种


目前我国凝胶剂品种共有236个,其中只有约4个品种为口服凝胶剂。


其中化学药口服凝胶剂仅1个品种为对乙酰氨基酚凝胶(包装:每盒6粒;用法:3~5岁一次一粒;规格:5g:0.12g;未查询到图片)。


中药口服凝胶剂有1种为薏芽健脾凝胶。


中西复方口服凝胶剂有2种,分别为参芪鱼肝油凝胶和二维鱼甘油凝胶,其它均为外用凝胶剂。


(2)日本已上市的口服果冻制剂品种


据调查,日本目前上市的口服果冻制剂化学药共12种(具体品种见下表),中药果冻制剂共约14种(下表并未列出)。其中2019年和2017年分别上市乳果糖果冻制剂和阿昔洛韦果冻制剂。 




(3)欧盟已上市的品种(口服凝胶剂)


截止目前,欧盟已上市的口服凝胶剂品种共有6个,其中法国口服凝胶剂共4个,挪威1个,荷兰1个;2019年欧盟共上市2个品种。




基于以上查询结果可知,目前口服果冻制剂日本产品最多,欧盟及中国品种较少。


03


适合制备口服“果冻”制剂的药物


(1)对热稳定的药物,口服"果冻"制剂基本需要将药物和凝胶基质混合,加热至80~90℃保温灌装,因此对药物热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要求。


(2)口感极差的药物,对于某些特别苦的药物,需进行必要的掩味,可能有一定的优势;口感较差的药物被包裹在含有矫味剂的凝胶基质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掩味功效。


04


口服“果冻”制剂的优点及缺点


优点:(1)对于儿童用药来说,制成口服“果冻”制剂,增加了儿童的临床依从性,使儿童在用药过程中,增加用药的趣味性,使小孩更容易“喜欢”上吃药。


(2)服用及携带方便,与常规剂型如片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型相比,该种剂型携带更加方便,且随时可以服用,特别适用于旅途过程中,缺乏饮用水的时候,打开即可服用。


(3)对于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来说,该种类型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建议尽量少喝水,减少肾负担,而普通制剂基本是需要与水一起服用,该种剂型能够减少水的服用。


缺点:(1)使用于该类药物需要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因此适用的药物较窄;制成的口服果冻制剂(或口服凝胶剂)更容易长菌等。


(2)在注册申报过程中,口服“果冻”制剂(或口服凝胶剂)开发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挑战性,不仅需要对产品的释放行为、含量均匀度、溶化性以及包装容器的密封性等相关质量指标进行研究,还需要有足够证据证明该剂型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因为目前国内并无足够的证据或文献能够证明口服果冻制剂(或口服凝胶剂)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因此申报研究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且风险较高。


05


浅谈口服“果冻”制剂在中国发展的思路


(1)若想在中国较好地发展口服凝胶剂,首先应该将口服凝胶剂名称改为口服果冻制剂;因为对于凝胶剂来说,大部分都认为凝胶剂是属于外用制剂(实际上也是,市面上98%凝胶剂属于外用),若为口服给药,不大容易被大家接受,要想改变这一认识,将其改为口服果冻制剂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且更有吸引力。


(2)企业在研发产品时,应着重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明白是否有开发该种剂型的必要性;同时还应重点考虑凝胶特性,建立相应的检查项;对工艺进行全面的研究,包括制剂成型工艺的适用性,通过研究,说明辅料对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影响情况,使其符合该剂型制剂学的要求。必要时应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或临床验证,进而说明改为口服凝胶剂的必要性和临床优势。最终做到产品安全、有效以及质量稳定、可控。